CFDA司长:GMP/GSP等认证全取消!

9月24日,赛柏蓝在第9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原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现场*一时间获悉了这一消息。
不久之前,赛柏蓝才发过文章讨论这一问题,那时,赛柏蓝对于这一问题的*终落地打上的还是一个“?”,而现在这一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以句号收尾。
说到GMP、GSP的取消问题,丁建华在主会现场做起了“民意调查”,当丁建华说到赞成取消的请举手时,在场的药企老板,举手的就三五个,丁建华开玩笑说:“看来大家是不想取消”,丁建华又问那不赞成的举手时,有两个左右的药企人士举起了手。
几百人的现场,面对这一问题,犹豫不决,不敢表态的占据绝大多数。
赞成的人士认为,GMP、GSP认证时间长,比较麻烦,应该取消,反对的人士则觉得无规矩不成方圆,药厂各行其是,怕是要出乱子。
而这“沉默的大多数”,恐怕也是现实中的大多数,司长给了一个机会表达想法,他们却无所适从。
通过赛柏蓝的现场观察了解,在药企人士不敢表态的背后是对于未知的恐惧,他们既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要取消,也不知道取消了之后他们将迎来什么,更好?还是更坏?
▍GMP、GSP取消原因
关于为什么取消,丁建华说到,没有GMP,没有企业的努力,目前的制药工业水平绝对达不到现在的水平,但经过10多年的努力,对GMP的理念需要改变。
按照丁建华的说法,以前有的企业能达到GMP、GSP有的企业达不到,GMP、GSP的存在是有意义的,现在企业都能达到,所以现在GMP应该是个地板,不是天花板。
对此,丁建华还打了一个颇为形象的比喻:药厂本来就应该在平地上走路,你在平地走路还需要许可吗?相反,给了你这个许可也不代表你就能飞了。
按照赛柏蓝的理解就是,GMP、GSP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中国医药发展的早期,GMP、GSP,药企需要踮脚才能够得着。
而现在因应时势,GMP、GSP已经是对于药企的*低要求,如果药企还把政策上的*低要求当成自己的*高追求,那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到底怎么保证?又何谈中国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GMP、GSP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而给了企业侥幸心理。
丁建华举例说,许多企业今天检查,明天舒一口长气,晚上董事长请客吃饭发奖金,然后就散了,5年也不管了,我们也不去查了。
按照丁建华的意思,一个GMP认证有效期5年,非常静态,而事实上一定有药企今天认证过了,烧香拜佛,明天就不按套路出牌。
一个静态的指标是无法震慑药企日常行为的,指望静态的认证约束企业的生产行为也是不合理的。
再者说,企业要建立一个全生命周期理念,更不能只依赖于GMP、GSP的过关。
GMP认证只是生产端,许多药厂认为药品出厂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其实不是的,丁建华举例说,手机,冰箱,空调都有售后服务,药品怎么能没有售后服务呢?
丁建华在主会现场说到,没有几个药企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覆盖到厂门之外的,药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不良反应的评价体系,这触及到患者端,远在厂门之外。
全生命周期管理一定要打破药品上市前后的管理界限,GMP绝对不是上市后才有的,在一期、二期、三期临床的时候必须按照GMP理念去摸索。
▍GMP、GSP取消的启示
企业需要质量理念的更新
丁建华说,许多药企都习惯说产品质量*一,重视产品的安全有效,但是没有把产品质量理念跟患者联系起来。
企业过去在质量理念上有两个追求:合格和通过。但这是不是说GMP通过和检验合格了,就等于药吃了就管用?
真正影响药品品质的,除了GMP之外,还有很多很重要的因素,其中就包括了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人要有质量意识和质量理念,要有风险管理的理念,要有QbD。
将来的药品企业不只是生产企业
企业将来责任非常巨大,因为它要承担一个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责任。未来的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中的“M”是制造,而不单单只是生产这一环节,生产也可能还会细分。
在丁建华看来,药品品质或者药品质量应该是能满足患者要求的,不光包括质量安全有效,还有服务、产品召回等很多东西,品质不单单是生产出来的,更不是检验出来的。
人的经验和能力很重要
丁建华认为,中国医药产业在近20年来的高速发展更多的还是一个数量的发展,整个中国制药行业的能力存在欠缺,但是好像没有多少企业意识到能力缺失对产品和质量的影响。
人的经验和能力很重要,我们过去老考虑GMP,但是没有考虑人的因素和产品质量的关系。
真正的质量是源于质量思想和质量意识,药品不是检验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但假药也可以生产出来,这就体现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那些反对取消GMP、GSP的人士,那些沉默的药企人士,面临的恐将是一场意识层面的风暴,总有那么一个关口,你习以为常的状态面临过期。
▍CDFA给药企的忠告
面对检查,不用准备,“临时抱佛脚”马脚更多
丁建华在现场说到,准备了,反而能查出问题,因为准备的东西,痕迹就多,不准备反而真实,而且,随着检查的频次到达“随时随刻”的程度,企业几乎是没法准备的。
丁建华认为,有点缺陷才是真的,100%完美肯定是假的。CFDA的飞行检查能发现大量问题,尤其是日常检查发现不了的问题,这背后原因就在于企业有一个迎接检查的动作。
据透露,2017年,CFDA制定了一个年度检查计划,根据风险,计划包括466家企业(企业名单保密)
此外,据丁建华介绍,CFDA现在正在起草相关重要文件,一个是药品检查管理办法,包括上市前和上市后,包括GCP、GMP。
将来处理的时候就围绕一个产品,停产召回就是这一个产品,不会把厂子关了,这是将来的监管理念。
对于未来CFDA检查模式,丁建华指出,将来风险高的企业可能一年不是查一次或者几次的问题,例如,去年有严重问题的企业在今年将继续被查。
丁建华反复强调,质量管理应该是以患者为中心,一定不要以迎接检查和检验为中心。
中迪投资:上半年实现收入77.18万元
中迪投资:上半年实现收入77.18万元,报告,项目,收入,公司,股东,交付,8月21日中迪投资发布2023年上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收入7718万元同比减少9981归属股东净亏损4966万元中迪投资表示本报告期公司下属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房产尚未达到交付条件因此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均较上年同期减少...
*ST海投:公司股票已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
*ST海投:公司股票已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上市,交易所,退市,公司,挂牌,转让,8月21日ST海投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将于2023年8月23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将转入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挂牌转让...
海南机场:上半年实现收入33.70亿元
海南机场:上半年实现收入33.70亿元,业务,酒店,委托,报告,收入,股东,8月21日海南机场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收入3370亿元同比增4881归属股东净利润583亿元同比增80755具体业务方面公司地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22亿元物业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酒店业务实现营...
天健集团:上半年实现收入127.95亿元
天健集团:上半年实现收入127.95亿元,报告,项目,综合开发,收入,股东,公司,8月21日天健集团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2795亿元同比增5456归属股东净利润933亿元同比减少2698报告期内城市建设板块营业收入6224亿元同比增长3479综合开发板块销售收入6804亿元...
中原集团回应被拖欠超10亿元佣金:正采取法律手段
中原集团回应被拖欠超10亿元佣金:正采取法律手段追回款项,款项,文件,中原,佣金,网络,公司,据媒体报道近日一份题为《关于深圳中原反馈垫付佣金相关事宜的通报》的文件在网络流传当中提到佳兆业恒大宝能世茂龙光等开发商拖欠佣金超10亿元中原集团首席运营官刘天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传的文件是真实存在的公司目前正采取法律手段努力追回开发商所...
中骏集团:预计上半年归属股东净亏损10亿元至12亿
中骏集团:预计上半年归属股东净亏损10亿元至12亿元,核心,母公司,预期,亏损,下滑,交付,8月21日中骏集团公告称与截至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溢利约人民币121亿元及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人民币127亿元相对比本集团预期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亏损介乎约人民币1亿元至约人民币2...
华侨城亚洲:预计上半年归属股东净亏损2.1亿元至2
华侨城亚洲:预计上半年归属股东净亏损2.1亿元至2.7亿元,预期,亏损,亚洲,业务,数据,持有人,8月21日华侨城亚洲公告称本集团预期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亏损约为人民币21亿元至人民币27亿元根据现时可得之数据二零二三年中期亏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包括1本集团的投资及基金业务因房地产市场行情继续...
贝壳找房:认购30亿元理财产品
贝壳找房:认购30亿元理财产品,风险,资本,产品,建信,本金,风险评估,8月21日贝壳公告称于2023年8月21日本公司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链家天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认购建信理财的建信理财产品本金为人民币30亿元产品资料显示投资回报类型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风险水平发行人内部风险评估极低风险本公司预期的产品...
银城国际控股:预计不能按期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及
银城国际控股:预计不能按期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及中期报告,文件,财务,公司,财务报告,报告,预期,8月21日银城国际控股公告称本公司董事会谨此知会股东需要额外时间收集相关财务文件以编制本公司及本集团若干附属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报表因此预期本公司将未能按上市规则项下规定的时间表刊发二零二三年中期业绩及寄发二零二三年中期报告...
首开股份:投资成立全资子公司
首开股份:投资成立全资子公司,股份,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议案,公司,董事会,8月21日首开股份发布关于投资成立全资子公司的公告公告称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首开股份于2023年8月18日召开第十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为开发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四期二地块土地一级开...